2023年12月29日,《刑法修正案(十二)》经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并于2024年3月1日正式施行。本次修正案的最大亮点是新增了针对民营企业内部腐败的刑事规制条款。这为民营企业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法律武器,同时也对企业的合规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结合修正案的相关内容,探讨民营企业在反腐败领域的合规策略及操作指南。
一、核心规定解读
《刑法修正案(十二)》新增了三类针对民营企业的犯罪行为:
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企业关键岗位人员未经许可从事与公司类似的业务,侵害公司利益。
为亲友非法牟利罪:企业内部人员利用职务便利,通过异常交易为特定关联人牟取利益。
徇私舞弊低价折股、出售资产罪:企业资产被以明显低于市场价值的方式出售,造成公司利益损失。
这些新增罪名填补了民营企业内部腐败刑事规制的空白,为企业提供了从刑事层面打击腐败的新途径。然而,这也对企业的内部管理、取证能力及合规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合规应对之道:构建全面反腐体系
面对新规的实施,民营企业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合规管理:
1.加强制度建设,明确内部控制机制
制定反腐政策:企业应设立反腐败专项制度,明确员工行为规范和禁止事项。
健全审批流程:针对商业交易,特别是关联交易、资产处置等高风险环节,建立透明、高效的审批流程。
完善举报机制:设立匿名举报渠道,并对举报线索进行及时调查处理。
2. 强化反腐培训,提高员工法律意识
企业应定期开展反腐败及合规培训,确保员工了解法律法规及公司政策,特别是针对新规的具体内容和后果。同时,通过案例分析,让员工意识到违规行为可能带来的法律责任及对企业的严重影响。
3. 开展内部审计,重点排查高风险领域
销售与采购环节:重点核查是否存在虚高采购价格、异常返利等情况。
关联交易:审查关联方交易的合法性与合规性,确保符合市场定价原则。
资产管理:核实资产处置是否经过合理评估,杜绝低价处理行为。
4. 运用科技手段,提升风险监控能力
数据分析:通过财务数据异常分析,发现可能的舞弊行为。
合同管理系统:实现合同审批全流程电子化,防止违规操作。
监控与留痕:利用信息技术对资金流、业务流进行实时监控并留存记录,为后续调查提供证据支持。
三、发现线索后的操作建议
在怀疑公司内部存在腐败行为时,企业应采取以下步骤:
1. 内部调查
成立廉洁稽查团队,对疑似腐败行为进行初步核实。
重点收集交易文件、资金流向记录、内部邮件等证据。
2. 外部支持
必要时,聘请专业律师或合规顾问对证据的合法性及适用性进行评估。
针对严重腐败行为,可考虑向司法机关报案,启动刑事程序。
3. 内部整顿
对相关制度进行优化,堵塞管理漏洞。
结合实际案例开展反思与培训,强化企业反腐文化。
四、结语:合规治理与法律措施理性运用
《刑法修正案(十二)》的实施,是我国民营企业法治保障体系的重要里程碑。民营企业需以此为契机,通过完善合规管理和内部治理,防范腐败风险,提升企业竞争力。在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权益的同时,也应理性看待刑事手段的适用边界,避免因证据不足或行为性质不明确而对企业声誉和经营活动造成不良影响。对于因程序瑕疵导致的普通商业争议,应优先通过内部调解或民事诉讼方式解决。只有在确保证据充分、行为明确违法的情况下,企业才应考虑启动刑事措施。
此外,刑事手段的适用要求企业在内部建立完善的取证和监控机制。通过合规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企业不仅能够预防和遏制内部腐败行为,还能提高整体管理效率和竞争力,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未来,随着司法解释和实践经验的积累,相信新规将在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孙万松律师是北京德和衡(上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拥有超过10+年的法律工作经验。专注于公司治理、企业合规和商事争议解决业务。
邮箱:sunwansong@deheheng.com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银城中路501号上海中心大厦28层
电话:15618999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