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网信网报道了一系列严厉打击网络水军的举措,揭示了网络水军在刷分控评、刷量增粉、刷榜拉票等方面的有组织违法行为。这些不法分子通过搭建自助下单平台、发布同质化文案、招募网络水军人员、利用新技术进行流量造假等手段,严重危害了网络生态,扰乱了市场秩序。自2024年以来,网信部门加大了对网络水军的打击力度,关闭下架了400余家违法违规网站平台,清理违法信息482万条,处置账号和商家店铺239万个,群组5.2万个,取得了显著成效。
此次专项行动不仅显示了政府对网络水军问题的高度重视,也反映出网络水军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的复杂性和隐蔽性。网络水军通过“养号”、“机器人操作”等技术手段,不断演进其作案方式,使得执法部门在打击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本文将从刑事责任的角度,深入解析网络水军的法律界定、刑事责任认定及防范措施,旨在为相关主体提供法律指导,推动网络环境的健康发展。
一、网络水军的概念与主要形态
(一)网络水军的定义
网络水军,通常指受雇于公关公司或其他组织,通过在网络平台发布、转发、评论等方式,操控舆论、提升或压低某一信息热度的群体。随着技术的发展,机器人水军(AI水军)也成为网络水军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高效、批量地进行信息传播和操控。
(二)网络水军的主要形态
网络黑公关
网络黑公关分为“金主型”和“敲诈型”两类。
- 金主型:受雇于幕后资金方,捏造虚假信息,制造热搜,诋毁竞争对手品牌或个人形象。
- 敲诈型:主动策划负面信息,威胁企业或个人,索取高额“公关费”或“封口费”。
刷量
通过大量僵尸账号进行点击、浏览、评论、转发、点赞等操作,提升商品或内容的曝光率。部分网络水军还进行“养蛊”,长期潜伏模仿普通用户,提高账号活跃度,躲避平台识别。
有偿删帖
为他人删除网上不利信息,分为直接删帖和间接删帖。
- 直接删帖:通过职业投诉或贿赂平台工作人员,直接删除指定信息。
…
孙万松:别再当水军!解密网络水军的刑事责任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