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7 月

孙万松:Manner Coffee打人事件启示:企业如何应对互联网舆情危机

近期,Manner Coffee因一起打人事件引发了广泛的网络舆论。这一事件不仅使企业声誉受损,也让我们重新审视了互联网舆情危机对企业的巨大冲击。面对舆情危机,企业如何化危为机,运用法律策略维护自身权益,成为了当下热议的话题。

一、了解舆情危机的起因和特点

互联网舆情危机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传播速度快:互联网信息传播迅速,一旦负面信息被广泛传播,企业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控制局面。

影响范围广:网络平台的普及使得信息可以迅速覆盖到全球范围,对企业的国际形象也可能造成影响。

信息难以彻底删除:即使删除了负面信息,但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已经产生的截图、转发等使得信息难以完全消失。

二、建立完善的舆情监控体系

企业应当建立一套完善的舆情监控体系,及时发现和处理网络舆情。具体措施包括:

定期监测:利用专业的舆情监测工具,定期扫描网络平台,及时发现涉及企业的舆情信息。

设置预警机制:根据舆情信息的重要性和紧急程度,设置不同等级的预警机制,确保在危机发生初期就能及时响应。

组建应对团队:组建一支由公关、法律、技术等多部门组成的应对团队,确保在舆情危机发生时能够迅速采取行动。

三、制定应对舆情危机的法律策略

当企业面临互联网舆情危机时,法律手段是维护企业权益的重要工具。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法律策略:

孙万松:Manner Coffee打人事件启示:企业如何应对互联网舆情危机 Read More »

孙万松:新公司法重磅来袭企业必读注册资本管理新规全解析

编者按

新修订的《公司法》(以下简称“新《公司法》”)已于2023年12月29日由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并将于2024年7月1日起施行。为配合新《公司法》的实施,国务院于2024年6月7日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注册资本登记管理制度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并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本文旨在解读《规定》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企业的影响,帮助企业理解和遵循新《公司法》下的注册资本登记管理制度。

问:新《公司法》中关于认缴出资期限的规定是什么?

答: 新《公司法》明确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应当在公司成立之日起五年内足额缴纳认缴的出资额。对于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应当在公司成立大会前全额缴纳认购的股份股款,在成立大会后申请设立登记。

依据: 新《公司法》第四十七条、第九十八条、第一百零三条。

问:新《公司法》实施前已成立的公司是否需要遵守五年缴足的规定?

答: 是的,五年缴足的规定适用于新《公司法》实施前后设立的公司。对于新《公司法》实施前设立的公司,国务院制定了具体的实施办法,根据《规定》,这些公司需在2027年6月30日前将剩余认缴出资期限调整至五年内,并在公司章程中记载。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应当在2027年6月30日前全额缴纳认购的股份股款。

依据: 新《公司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第二条。

问:公司注册资本明显异常时,登记机关如何处理?

答: 公司登记机关可以结合公司的经营范围、经营状况及股东的出资能力等因素,对注册资本异常情况进行研判。如果认定违背真实性、合理性原则,可以依法要求公司及时调整出资期限、注册资本等信息。

依据: 《规定》第三条。

问:公司调整出资期限、注册资本后需要做什么?

答: 公司应当自相关信息产生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确保公示信息真实、准确、完整。

孙万松:新公司法重磅来袭企业必读注册资本管理新规全解析 Read More »